8月2日金鑫优配,“守真——石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展出石朴百余幅精品力作,集中呈现了他数十年深耕传统笔墨、融现代审美于创作的艺术。
石朴,1950年出生于陕西岐山,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画家,擅长山水、书法,同时在太极拳领域也颇有造诣。他自幼热爱绘画,天资聪颖且领悟力强,自上世纪60年代起便笔耕不辍,以书画为寄托。其山水画,遇罗铭而启蒙,读秋园而悟道,远取法宋元明清明贤,近取法黄宾虹、黄秋园、陈子庄等名家,博采古今,沿着纯正的“中国画脉”不断精进。此次展览为石朴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程征、尚辉担任学术主持,张思远担任总策划。
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表示:“石朴先生数十载潜心翰墨,深耕传统,不为时风所动,始终秉持文化自信金鑫优配,笃行中华书画正脉。虽历经西学东渐,却毅然选择守护传统根脉,这份自觉与坚守,令人动容。其作品深植中华文化沃土,融山河灵秀与家国深情,印证了‘守正方得创新,沉潜始能高远’的艺术规律。”
陕西省美协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表示:“我们感受石朴先生的作品有三点印象深刻:一是透射出强烈的‘敬’,是对中国文化的致敬、对中国文化的研习和对中国绘画的传承;二是‘写’,用绘画写心、写景、写过程、写经历、写感受,所以这些笔墨是用心的观察、是体验的自然,是发现生活的美好,加上对笔墨的锤炼和表达;三是‘界’,无界、境界和跨界。”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程征中表示:“石朴是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吴凡发现了陈子庄,八十年代李可染等发现了黄秋园之后,于十年前由杨仁恺、薛永年、孙克、邵大箴等先生发现的又一位隐身民间、造诣深厚的传统型山水画家。”他说,石朴先生以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为信仰,屏蔽时流,数十年如一日,彻底而坚定地遵照传统法则修炼自身金鑫优配,像一位独守阵地的战士,坚守在中国美学思想核心价值的高地。
石朴先生在致答谢辞时说:“这次展出的是我这近十几年以来的作品。从七十年代初,我就在追寻中国传统绘画的道路上,至今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这五十余年一晃而过。当时我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如今已经变成白发老人,令人感慨万千。”
当天下午,“守真——石朴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七层举行。程征、尚辉、孙克、王镛、陈醉、刘曦林、陈传席、王鲁湘、王平、徐涟、徐虹、杨斌、张渝、王犁、魏祥奇等国内著名学者专家对石朴作品进行了深度讨论,就其画以载道、田园意境、林泉之心、抱朴守真创作理念展开分析和讨论。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石朴作品的整体风貌如其名,以‘朴素’为基调。然而,这种朴素绝非单薄,还蕴藏着苍茫与厚重。他融合了三种看似相异的审美特质即朴素、苍茫、厚重,形成了独特而统一的艺术风格。这种融合的难度在于,当代艺术创作常被‘现代性视觉’所引领,创作者过度聚焦于‘新颖感’的研发与创新。身处视觉文化时代,速度与刺激自有其意义,但石朴的实践揭示了中国画的另一条路径——回归传统的‘内观视觉’。石朴作品的核心价值,除笔法、观照方式外,更在于“画心境”。这心境源于其生活方式、行为实践,以及深厚学养带来的精神涵养。文人画的精髓正在于诗性滋养下所生发的深邃意境,画面虽简,精神却可至为凝重、厚重与深远。石朴以最淡的枯墨,达到了这种境界,这在当下艺术追求中尤为稀缺。”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12日。
记者:路艳霞金鑫优配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