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成都国际车展上永星速配,比亚迪、奇瑞、长安三大自主品牌首次集体以 “包馆” 形式亮相,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展会舞台上的地位跃升,更折射出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已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当比亚迪四大品牌全阵容展示 “天神之眼” 智能驾驶技术,奇瑞五大品牌集体亮剑,长安携旗下品牌首次以央企身份打造专馆时,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自主品牌阵营的全面扩张构成了本届车展最鲜明的特征。比亚迪继 2024 年首次包馆后再度升级,旗下王朝、海洋、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全矩阵出击,不仅带来秦 LEV 云辇版、2026 款海豹 07DM-i 等新车,更设立 “兆瓦闪充” 技术专区,将展馆外的智能化体验街区打造成技术秀场。这种从产品展示到技术体验的全方位布局,彰显了自主品牌的技术自信。刚升格为央企的长安汽车集结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首次包馆,全年 300 万辆销量目标展现出强劲增长野心;而冲刺港股的奇瑞汽车则以五大品牌集群亮相,完成从区域品牌到全球品牌的形象蜕变。
这种阵营扩张背后是自主品牌体系能力的全面提升。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搭载自主研发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 H3 方案,11 个高清摄像头与 3 个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组合,配合 128TOPS 算力,实现了高速 NOA 等高阶智驾功能;长城汽车占据超 4000 平方米核心展区永星速配,旗下魏牌高山 7、哈弗猛龙 2026 款、坦克 500Hi4-T 等车型形成完整产品矩阵,其中坦克 500Hi4-T 上市两小时内获得超过 12000 个大定订单,24 小时订单突破 11000 辆,市场热度可见一斑。自主品牌已构建起从经济型到豪华型、从轿车到 SUV 再到 MPV 的全品类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成为自主品牌崛起的坚实基石。上汽 MG 品牌全新 MG4 搭载全球首个批量上车的半固态电池,9 分 37 秒大定突破 1 万辆,24 天订单破 45000 辆,印证了技术创新对市场的强大驱动力。这款采用上汽清陶半固态电芯的车型,在低温放电功率和能量保持率上全面领先,标志着中国品牌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占据先机。比亚迪 “天神之眼” 智能驾驶动态演示与 “兆瓦闪充” 技术展示,构建起 “三电” 技术之外的智能化护城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智能化领域的突破更具战略意义。吉利银河 A7 首发的 FlymeAuto 智能座舱基于 23.5 EFLOPS 算力的星睿智算中心,实现语音盲操与高清地图导航的无缝衔接。这种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永星速配,打破了外资品牌在车机系统领域的长期垄断。长城汽车 Hi4 混动技术与坦克品牌的越野智能解决方案,证明自主品牌已掌握新能源时代的核心技术话语权。从半固态电池到智能驾驶系统,中国品牌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原创引领的转变。
市场表现的全面飘红为自主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最有力佐证。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 68.6%,较上年同期提升 6.1 个百分点,其中 7 月单月市占率更是高达 70.1%。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每购买三辆乘用车就有两辆选择自主品牌。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达 3712.8 亿元,同比增长 23.30%,净利润 155.1 亿元,其中汽车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达 81.48%,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海外市场的突破性增长更具战略意义。比亚迪在新加坡超越所有燃油车品牌成为销量冠军,即便在 90 万至 120 万元的高端市场依然赢得消费者青睐。在欧洲主流市场,比亚迪月销量从三年前的不足百辆跃升至 3000 辆以上,上半年海外销量超 47 万辆,同比增长 130%,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全年 80 万辆目标已成囊中之物。这种全球化布局不再是简单的出口贸易,而是通过巴西建厂等本地化生产,构建全球价值链体系。
自主品牌的持续增长得益于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以旧换新” 政策资金的持续下达,加速老旧燃油车淘汰与新能源车换购进程。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明年新能源汽车车购税按 5% 征收的预期,将推动今年下半年出现提前消费高峰,为市场增长注入动力。这种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共振,为自主品牌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从成都车展的 “包馆” 现象到市场份额的持续攀升,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绝对主导地位已然确立。这不仅是产品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技术创新、品牌升级、全球化布局等体系能力的综合胜利。当中国品牌在新加坡高端市场与欧洲主流市场与全球巨头同台竞技,当半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永星速配,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历史性跨越。成都车展的聚光灯下,自主品牌的崛起故事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开启一个属于中国汽车的全新时代。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